2018年4月8日晚上,历史研究所“国故新知”系列讲座第五期在华中科技大学东五楼406会议室举行,主题为“官商乌氏倮与正史记载最早丝路贸易”,由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晋文教授主讲。历史所夏增民老师以及本所研究生和南京师大、华中师大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主题主要围绕着三个问题展开,第一,乌氏倮与“戎王”的丝绸贸易;第二,乌氏县在今天什么地方;第三个,乌氏倮是民间商人还是官商。
在讲座的开始,晋文教授即指明本次讲座的主题中提到的“最早丝路贸易”,只框定于“正史记载”的范围中。由于秦汉史的资料相对而言比较稀少,每一条史料都可称大数据,第一个问题,也正是围绕着《史记·货殖列传》中“乌氏倮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缯物,间献遗戎王。戎王什倍其偿,与之畜,畜至用谷量马牛。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这一段记载而来。
根据这段叙述乌氏倮和戎王进行丝绸贸易的史料,可以大致解读出以下几点内容:戎王的可能身份——游牧部落酋长或首领、两者丝绸贸易量很大、乌氏有精明的贸易团队、戎王方可能存在接力贸易,因此,可得出“我国正史关于丝路贸易的最早记载实际应提前到战国末年”的明确结论。
关于第二个问题,是解决乌氏县的地望。晋文教授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两个方面对乌氏县所在地进行了考察。据《汉书·地理志》、《水经注》等书,汉代乌氏县当在宁夏固原东南和甘肃平凉西北部,而《居延新简》所收破城子E·P·T59·582号汉简则载,“月氏(道)至乌氏五十里。乌氏至泾阳五十里。泾阳至平林置六十里。平林置至高平八十里”。据此,那么在王莽时期乌氏县的具体位置则可能在今甘肃平凉市十里铺一带。针对二者存在的差异,晋文教授认为这很可能与定位标准不同有关,汉简所录“乌氏至泾阳五十里”应该理解为乌氏县治所在地与泾阳县治所在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如此,乌氏县治所在地虽可能位于今平凉市以东十里铺一带,但泾阳与乌氏两县的分界线却必然在十里铺以西。十里铺以西仍然有大片区域属于乌氏县。若泾阳、乌氏两县的县治所在地都位于其东部地区,那么乌氏县的实际控制范围便可能包括今平凉市西北或者是固原市东南地区。同时,根据西汉朝那鼎上铭文的分析,也可以明确这一点。
在“乌氏倮是民间商人还是官商”这一问题上,晋文教授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乌氏倮是官商。秦对关梁控制颇严,而且军功赐爵制度严格,若乌氏倮是走私贸易者,很难带着大批丝绸和牛马通过重重关卡,并得到“朝请”之礼遇。只有“乌氏倮是官商”才能合理解释贸易的顺利进行和政府对他的高贵礼遇;而正因为他的贸易往来之举是为国家作出了提供战略物资这样的重要贡献,这条丝绸贸易之路才得以走通。
在讲座的过程中,晋文教授还借助这次的内容,与同学们分享了论文如何选题、史料如何解读以及他的一些独特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讲座结束后,同学就戎王购买丝绸的需求、“最早丝路贸易”的框定范围等问题与晋文教授进行了交流,晋文教授针对同学们的问题给予了详细的解答。
(撰稿:马子舒)